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与方法(一)

发布时间:2018-06-25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1.学校定位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学校定位包括总体目标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学科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发展目标定位等。总体目标定位指在国内、外高校中的位置,学科结构(理、工、农、文、经等);

办学类型定位: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

办学层次定位: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高专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综合性、多科性、单科性;

服务面向定位:全国、区域、地方、行业;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术型、应用型、技能型;

发展目标定位:把捷报比分网建设成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学校的定位要依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要体现自己的特点,注意“四个为主”,即:

(1)以服务地方(行业)为主,专业布局是否面向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3)以教学为主,科学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依据自身条件优势和发展潜力,注重形成办学特色;

(4)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科生比例适当,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得到保障。

学校定位不是一个口号,要通过审阅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和信息化建设规划等材料,考察培养方案及培养过程,分析人才培养与办学定位的符合度。

2.如何考察领导能力?

答:领导能力是指各级领导班子的能力,尤其是校级领导班子的能力。考察领导能力,一是看战略思维能力,能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思考和看待学校发展,立足长远,政策和决策具有前瞻性,从而掌握主动。二是看谋划发展的能力,能紧紧抓住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契机,促进规模、结构、效益、质量协调发展;能把主要精力真正放在教学工作上,把质量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三是看凝聚人心的能力。各级领导能不断推动学校事业取得新的发展,用事业发展鼓舞人心;能“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广大教职工;实行党务、校务公开和民主决策,广大教职工切实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调动教师研究教学投身教改的积极性。

3.教学作中心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考察包括哪些内容和方面?

答: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党政领导重视教学工作,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二是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如科研工作、社会服务等)的关系;三是对教学的经费投入处于优先地位,并有稳定的来源;四是各职能部门都能围绕育人进行工作,并能主动为教学、教师、学生服务;五是学校的各项政策和规定都能体现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六是育人工作已成为学校舆论中心。

考察时,专家要查阅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校级领导、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校领导听课记录汇编;学校经费收入、支出情况及教学经费所占支出比例;科研支持教学工作的有关材料;围绕教学中心地位开展校内体制改革的材料(如人事、分配等);各职能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党委会、行政办公会研究教学工作的会议记录;“服务育人”先进个人材料等。

“师生基本满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1)教学经费支持情况;

(2)教师收入情况;

(3)支持教改和实施情况;

(4)学生第二课堂体系效果,对学生投入情况;

(5)教师培训提高等情况;

(6)服务师生的各种有效措施;

(7)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服务水平和态度;

(8)教学条件满足情况。

4.如何考察领导体制?

答:根据民办学校的管理特点,学校顶层建立了什么样的管理机构,各个管理机构的设置是不是科学规范,运行效果如何,能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根据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的校长工作的不同特点,校长是如何在理事会领导下实行负责制的。对规划决策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学校有没有相应的机构,以实现科学发展。学校是否遵照“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实现民主管理、科学决策。

5.如何考察人才培养思路?

答:学校是否坚持育人为本,是否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在专业层面考察学校对应用型人才的规格要求是否清晰?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效?培养方案是否注重德育为先、能力为重?能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因材施教等。

考察人才培养思路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与支撑;

(3)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构建;

(4)人才培养思路、措施与效果;

(5)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教育教学过程,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人才培养中的“能力为重”的能力主要是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专家考察重点: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专业。

6.如何考察产学研合作教育?

答: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是促进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更新的有效措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等。要将合作教育逐步深化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如: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培养大纲、实习内容、评价方式等,共建教学资源与实践环境,探索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考察时主要看学校是否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具体的服务对象?人才培养是否以业界为主导?是否与与企(事)业或行业开展多种途径的合作方式,并与之建立长期、稳定、互动的合作关系,效果如何?能否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与企(事)业或行业合作举办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就业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7.如何考察教师数量和队伍结构?

答:师资队伍结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1)生师比:生师比是指折合学生数与教师总数之比。教师总数是专任教师与外聘教师一半之和。其中专任教师是指具有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并承担教学工作的人员。

(2)专业教师数量:在分析生师比时,专家将分专业考察各专业教师数量,尤其是新办专业的专业教师数量是否满足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以避免用总师生比掩盖个别专业师资不足问题。

(3)师资结构:队伍结构要合理,要符合学校的定位,要满足教学需要。重点考察以下几方面:

一是整体结构:数量、学科、学缘、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各院(系)分布状况、师生比状况、师资队伍的总体结构是否符合学校目标定位的要求,教师队伍中具备专业(行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是否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二是专业发展状况:如:专业带头人数量与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情况;新办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状况,尤其是“科班出身”人员数量等。

三是要考察三类教师,即:公共基础课教师、专业主干课教师和实践教学队伍(含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指导人员)的结构。

师资队伍发展趋势良好是指大部分专业有带头人且有足够的胜任力,已初步形成教学团队,并有数量满足要求的骨干教师。

8.如何认定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

答:满足下列之一可以视为具备专业(行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前提是中级职称或硕士以上)。

(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以上职称;

(2)有行业特评的资格证书或有专业资格考评员资格;

(3)近五年在业内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连续一年或累计达二年;

(4)主持过(或主要参与)三项及以上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使用,效益良好;

(5)主持过(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注:教师系列专业职称只能用于师范类专业。

9.如何考察教师的师德水平?

答:对教师师德水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

(1)“履行岗位职责”是指教师爱岗敬业,严格执行教学工作规范。

(2)“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生命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3)“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是指学校领导和教师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科学的考核制度,全身心投入的教学态度。

(4)“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是指教师坚守严谨和诚信原则,充分尊重他人研究成果,无学术道德不端行为。

10.如何考察教师的教学水平?

答:教学水平高低是以实施培养方案的效果能否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来衡量的。主要考察学校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政策、措施以及效果。如: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学习成绩分布,学生满意度等;教师教学成果统计;专家组现场听课评估结果;实验课、毕业设计(论文)、考试的试卷质量及分析等教学环节所反映的教师教学整体水平。考察的主要方法是:一听:听课,看教学效果学生的满意度;二看:试卷分析、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获奖、教学效果;三问:深度访谈、访学生;四查:学生满意度调查、学生获得成长等;五访:毕业生情况、用人单位等。

11.如何考察教师培养培训?

答:考察教师培养培训,一是看学校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视程度;二是看制订专业带头人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以及成效;三是看是否采取“导师制”、“助教制”、行业实践等有效措施,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四是看是否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在编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根据行业发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胜任力。

在考察教师培训时,专家还会注意教师发展中心的情况,要求中心按学术上有方向、专业上有特长、教学上有特色、实践上有平台的要求开展培训工作。

12.如何考察教学基本设施和教学经费投入?

答:教学基本设施主要包括各类教室(普通教室、语音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仪器设备、实习场所(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馆及其管理手段和年图书文献资料购置费、计算机网络利用、运动场面积和设施等。教学基本设施按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规定标准考察。所谓“基本达到”是指数据适当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教育部教发【2004】2号)规定的合格标准,但必须高于“黄牌警告”的标准,一般指二者间的中间值。

考察教学经费投入,主要看教学经费投入是否能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专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13%。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200元人民币,且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逐步增长。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评建办